朝之霧   尾瀬ヶ原

01DSC_9262.JPG

尾瀨之原,朝之霧散去,眼前一片寬廣,看到一大片的原生蕨類,像似棉花糖般的雲朵,從山的那一頭輻射到天際。

 

02DSC_9193.JPG

霧是懸浮在離地面很進的極細微且密集的水氣,有時候碰到物體就變成水滴,但是太陽一出來之後,就逐漸蒸散,眼前所見,就好像新娘從白紗望出去,朦朧之美。

 

03DSC_9297.JPG

尾瀨國定公園的西邊是尾瀨濕原,東邊是尾瀨沼,這是所造訪的地方是西側的尾瀨濕原,所以會有很多的水窪,有時候是一小片,但也會遇到很大片的水池,水面很平靜,沒有風所造成的波紋,就好像是一面鏡子似的。

 

03DSC_9363.JPG

岨菜 ソバナ  キキョウ科  ツリガネニンジン属

好像很俗氣的名字,可是花朵本身很美阿!日文是岨菜,中文是荠苨,桔梗科沙蔘屬,也是一種風鈴草,看起來就像是風鈴一樣,夏天就是要聽風鈴的聲音阿!

 

04DSC_9197.JPG

當接近地面層的風力微弱,空氣也相當穩定,加上這裡又是一片濕原,提供足夠的水氣,入夜後地面的熱能會很快的向夜空散去,到了清晨氣溫偏低,水氣就會因為輻射冷卻的關係而凝結成小水滴,游離在地面上,這就是我所見的尾瀨朝之霧。

 

05DSC_9334.JPG

尾瀨濕原就像是高山盆地,四周圍被山所環繞,去的季節是夏天,所以讓然感到綠意盎然,天氣晴朗,爾有白雲映襯在池水中。

 

06DSC_8967.JPG

尾瀨濕原的步道都是木棧道所鋪成,雖然兩側都是綠草,但是下面都是水喔!基本上沒辦法下去,對於日本人對於環境的保護與維護,我想這是台灣所不及的,台灣高山湖泊諸如嘉明湖、加羅湖、松蘿湖等,都不太方便,像是眼前的步道,讓人很容易就親近大自然,而且大家都很規矩,垃圾一定是隨身帶離,所以周圍的環境都很乾淨。

 

08DSC_9124.JPG

早晨出發,眼前是白霧一片,很迷幻,一片白白的,沒有色彩,我們沿著步道,往前,希望可以到濕原的邊緣。

雖然是夏天,不過尾瀨很涼爽,早晨朝露沾附在小花小草上,似乎也有看到霜,但又好像沒那麼冷,應該是露水讓綠色的大地暫時處於灰色、白色的境界,等到太陽蒸一蒸,又是一片綠!

 

09DSC_9264.JPG

牛首分歧附近,要回去山の鼻,一開始我很喜歡這一張照片,照片裡的人是同行朋友,後面的霧、雲緩緩離開地面,就好像一聲,出現一個人。

 

10DSC_9268.JPG

木棧道上的休息區,有一排排的椅子,累了,就坐下來休息,或著是曬曬太陽,我在這邊停下來,把鞋子脫下,讓太陽曬曬,好繼續往下走。

這一排排的鞋子,看起來好像是城牆的城垛,也是一格一格的。

 

11DSC_9346.JPG

尾瀨濕原上映著太陽,即便是在水中,也是光芒耀眼,但較天空中收斂,現在雖然不是水芭蕉的季節,但是池面鋪滿小小朵的荷葉,也很漂亮。

<照片很綠色吧>

 

12DSC_9293.JPG

耀眼的太陽,光芒四射,照遍尾瀨的每一個角落,誰能想到清晨是大霧瀰漫,能見度只有30公尺,隨著霧氣的蒸散,就是炙熱的陽光出現,就連已經濕的褲子、鞋子,也都乾了。

 

13DSC_9343.JPG

ナガバノモウセンゴケ/モウセンゴケ科

長葉の毛氈苔/茅膏菜科,食虫植物最常出現在濕地了,不過在都市裡真的很少看到,想想台灣應該有很多濕地,不過現在都被開發或著是工業污染,不過我看介紹,是說這種食虫植物,就分佈在尾瀨以及北海道(日本で稀少で本州尾瀬・北海道の高層湿原にはえる食虫植物。 葉は根生、柄を入れて長さ10cm位。),我之前看過類似的植物,是在美國的波士頓附近的濕原上。這個毛氈苔看起來真的很討喜,紅褐色,邊邊又附著小珠珠。

 

14DSC_9357.JPG

青綠色的葉子,少許紅葉點綴其中,重點是只要有藍天,所有的顏色都活潑起來了。

 

15DSC_9014.JPG

尾瀨濕原上所面的山是日本百名山燧ヶ岳,東北地方的最高峰,海拔有2356公尺,以後有機會的話,我會想要從鳩待峠先去至仏山(Mt.Shibutsu),然後在東電小屋住一晚,然後隔天去燧ヶ岳,從尾瀨沼下來。

 

16DSC_9082.JPG

植物研究見本園是從至仏山下來到山小屋的路徑之一,看上面的介紹是說這邊濃縮的尾瀨的精華(尾瀬ヶ原の西南端。至仏山の山麓・山の鼻に隣接し、湿原を僅か一周30分程度の木道で繋いだ研究見本園。尾瀬の様々な植生を凝縮した造園と思われがちですが、実際には木道ほか人工物以外に人の手の加わっていない尾瀬の自然の一部です),而且走一圈只要三十分鐘。回程的路上,看到一隻鍬形虫就在步道上,好像是說不准我們繼續前進,要停下來為他多拍幾張照片。

 

17DSC_9234.JPG

這一張是我們正等待彩虹形成時拍到的,一開始都是一片霧,即便有太陽,也都是被籠罩著(後面的照片有),正在想今天就不會就是這樣吧!可是之後出現的美景太令人開心了,其實這樣的景色才是我最想要遇到的。

 

白虹2.jpg

同行的朋友用底片機拍的,我覺得好厲害喔!因為我的像機沒辦法區分這樣的色彩,這就是我們等待的白虹。

 

尾瀬ヶ原(第一段:鳩待峠到尾瀬山の鼻小屋)

 回顧尾瀨之行,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與PTT日旅版認識的友人,一起驅車前往群馬縣的沼田。

記得當時東京都內的車子幾乎都被租走了,於是看到琦玉市尚有空車,三個人風塵僕僕搭著JR京濱東北線前往取車,配了一台suzukiswift,塞三個人剛剛好。

從琦玉副都心上高速公路走長野自動道,一路經過高崎、前橋、涉川一直到沼田,車子雖然配導航,但我還是買了一本關東、東北的地圖。一方面從地圖可以看到目前的進度,另外地圖上也會標示額外的景點,包含賞花名所、公園、名水、名滝等等。

下了長野自動道後,沿著國道120日本ロマンチック街道的一部份,沼田-日光段,不過之前我去過德國南部的羅曼蒂克大道,從法蘭克福一直到富森,同樣是所謂的浪漫之路,也許每一個國情對於浪漫的定義很不一樣,至少我覺得在德國南部的大道,經過很多城堡、莊園,真的很有浪漫的感覺。

往前行,途中吃各丼飯裹腹續行,進入山區開始蜿蜒的山路,路況其實很不錯,而且雖然是濕熱的八月天,卻也有微微涼意。不知道開了多久時間,到了片品村左轉國道401(国道401号群馬県道1号沼田檜枝岐線(片品村鎌田・鎌田交差点),路就變小了,一直到鳩待峠,面前是一個一層樓高的尖頂建築,拿了一些資料,把車停好,準備前往今天晚上要住的山小屋。  

 

 

DSC_8847.JPG

DSC_8849.JPG

DSC_8850.JPG

DSC_8851.JPG

DSC_8854.JPG

DSC_8855.JPG

 

 

至尾瀨的路徑,就像是小油坑上七星山的步道一樣寬,不過步道的組成為木棧道,踏起來很舒服,林徑被許多的樹木包圍著,綠油油一片,途中有遇到一些小溪流,也可以看到山谷,還有旁邊的至仏山,也許遇到來來往往的登山客,很有禮貌的說ちは又繼續前行。鳩待峠到尾瀬山の鼻小屋大概3.3公里,原則上可以在兩個小時內抵達,腳程快的大概一個小時可行,可是爬山幹嘛要那麼趕呢?漫行感受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手機鈴聲的干擾,試著去觀察步道上的小花小草大樹大蟲。山的步道盡頭就是尾瀬山の鼻小屋,戶外是露營場,已經有人在外面搭帳棚了,我們住的地方是尾瀨國民宿舍,用電話預定,不含餐,可是年代久遠我也忘了多少錢,不過我們是選擇三人一間的通鋪,不是大家一起住的空間,所以費用會貴一點。

DSC_8862.JPG

DSC_8871.JPG

DSC_8872.JPG

DSC_8873.JPG

DSC_8879.JPG

DSC_8880.JPG

DSC_8884.JPG

DSC_8887.JPG

DSC_8893.JPG

オゼヌマアザミ/尾瀬沼薊 (キク科 / アザミ属 )

本州の尾瀬の湿原に生える。 茎の高さ50~100cm。茎葉は長さ15~30cm、長楕円形で、 縁は羽状に裂け、裂片は細く尖り、基部は広く、茎を半分抱きます。 花は紅紫色、上を向き、基部は毛糸針のような総苞片でおおわれ釣鐘形になります。

 

DSC_8895.JPG

DSC_8899.JPG

DSC_8902.JPG

DSC_8909.JPG

DSC_8910.JPG

DSC_8912.JPG

 

尾瀬ヶ原(第二段:尾瀬山の鼻小屋研究見本園散策)

很愜意的步行到山小屋之後,先check in,確認房間,雖然是山小屋,卻像台灣森林遊樂區的木屋,確切的說法很像天池山莊的四人房,但又更舒服,有床墊、枕頭、棉被;不像是369/排雲是上下通舖、木板床,要自帶睡墊、睡袋、充氣枕頭。下午看著手邊的地圖,先走地圖上推薦的植物研究見本園,山小屋門口左側,有一個幾公頃的濕園,面對的至仏山,也就是說從至仏山下來會經過這邊,因為處於山坳處,所以會覺得山跟樹林就在旁邊,周圍有許多小花,紫色的、黃色的,但是草也很高,會讓人有凌亂的感覺。研究見本園很快的就走完了,於是我們背對著至仏山往燧ヶ岳的方向走去。在強調就是地圖上看真的只有一點點,可是走起來好漫長,一直覺得木棧道怎麼都沒有盡頭。而且木棧道的兩側實在是太漂亮了,遇到很多不同姿態的花朵,這時候大家都會停下來,慢慢的拍,因為是小花小草,有時候都要趴在木棧道上才能拍的清楚,這時候若有帶到百微是最好的(N105/2.8),不過重量跟設備還真是難以抉擇,揹太重好像跟自己過不去,可是沒帶到又覺得可惜,現在各大廠都在研製輕量化的器材,但畫質、重量、價格亦難以取得一個平衡。在木棧道上,兩旁是草,會有一種走在擎天岡草原的那種錯覺,但很多處的木棧道都是架高,也就是說兩側的草很長,而且都可以聽到棧道下的流水聲,下面就是水阿!往牛首分歧點的路上,路上就會遇到好多的小池塘,有大有小,雖然這時候已經過了水芭蕉的季節,但池面上散佈許多睡蓮,但是跟台灣的睡蓮不太一樣,葉子比較小株,花也小小的,查了一下這種植物的名稱是尾瀨河骨(本州群馬県尾瀬ヶ原の池沼に生える水草。 根茎は泥中をはう。葉は長さ1~3mの柄をのばし水面に浮かび長さ10cm位。 沈水葉は波状。花茎を水上へぬき出し黄色の花を1個つけ、径2~3cm。 がく片5は花弁状、内部に多数の小形の花弁と雄しべ、1個の雌しべがある。柱頭盤は深紅色。 母種はネムロコウホネで柱頭盤は淡黄色。),睡蓮科,但卻是萍蓬草屬,台灣也有這類植物,是特有種,因為其棲地幾乎都被開發,在台灣已經瀕臨滅絕了。萍蓬草是睡蓮科唯一沒有熱帶品種的植物,台灣也是其分佈的最南界。

整片的水池佈滿了睡蓮的葉子,在陽光強烈的照射下,睡蓮上的臘質反射光線,遠遠看過去閃閃發亮,一整片望過去,也別有韻味。接近傍晚,太陽也逐漸西沈,濕原上的水氣也開始聚集,雲朵就這樣飄過至仏山,白霧也漸漸籠罩整個大地。太陽下山之後,大地也在休息了,又回到寂靜的世界。

DSC_8914.JPG

DSC_8915.JPG

DSC_8926.JPG

DSC_8936.JPG

DSC_8944.JPG

DSC_8949.JPG

コバギボウシ/小葉擬宝珠  (ユリ科/ギボウシ属)

本州中部以北の水ぎわや溝のそばなど湿地に生える。 根茎は多肉で白色、ときどきはって枝分かれする。葉は長さ10cm位、 翼状した柄があり長さ10~20cm。花は1m位の花茎を出し斜めに下垂する。花被は長さ5cm位。 ギボウシ属中で最も狭い葉

DSC_8957.JPG

DSC_8964.JPG

尾瀨河骨,也是一種睡蓮,尾瀨特有種

 

DSC_8969.JPG

DSC_8970.JPG

DSC_8971.JPG

DSC_8976.JPG

DSC_8983.JPG

DSC_8986.JPG

DSC_8987.JPG

DSC_8998.JPG

DSC_9002.JPG

DSC_9019.JPG

DSC_9028.JPG

DSC_9034.JPG

DSC_9035.JPG

DSC_9038.JPG

DSC_9040.JPG

DSC_9041.JPG

DSC_9076.JPG

DSC_9077.JPG

DSC_9098.JPG

DSC_9109.JPG

DSC_9111.JPG

 

尾瀬ヶ原(第三階段分享:尾瀬山の鼻小屋至牛首,朝霧記行)

天黑後,回到山小屋,日本的澡堂都有一個大浴池可以泡水,只不過非溫泉地區就是燒熱水了,但疲憊的一天,泡泡澡還真的很不錯。這邊提倡環保,所以不能用有化學物質的清潔劑,這會污染環境,所以肥皂、牙膏當然都不能用。這裡的山屋可好比嘉明湖路上的向陽山屋,向陽山屋從遊客中心進去大概是四公里,山屋是算床位的,睡墊睡袋要自己處理,沒有熱水,想一想在日本就比較貼心也比較人性化,這樣的話,一些比較愛乾淨的人就會比較想親近山林。

其實以前都沒有聽過尾瀨這一個地方,直到有一次看到日本必去的景點,就有尾瀨這一個詞,PTT那時候根本沒有尾瀨的資訊,可能是新幹線跟鐵路都沒有直接到,有鐵路到的景點,至少比較好接近,或是搭巴士可行之處,也許會有比較多的訊息分享。尾瀨直接GOOGLE就是東電給的訊息,是有尾瀨之原跟尾瀨沼,以為很近可以兩天一夜,實際上兩天一夜的方式也是可行,日本推出的方案也是給兩天一夜,從沼田口進鳩待峠出,逆著走也行。不過很多地方是第一次去很不熟悉,也無法取得更進一步的資訊,到了當地,瞭解那裡的環境,也取得更多充分的訊息,可以於下一次做更進一步的規劃。

 

那一陣子出去,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想說美景一定日出或日落,到了尾瀨也希望可以看到日出,前一天晚上似乎是睡的不太好,因為同行的友人告訴我晚上我好像受到什麼刺激,夢話說的很大聲。感覺很丟臉,我自己很怕吵,但卻又吵別人,現在我跟同事出去,請他們一定要帶耳塞,無可避免地一定會打呼。

一如往常鬧鐘調5點,可是5點醒來,窗外霧濛濛,更遑論有什麼日出了。但我們還是依照既定的行程爬起來、梳洗、吃早餐,然後準備出發。

現在想想雖然沒有看到日出應該是很正常的,可能是我們對於地形不是很熟悉吧!像是去台灣的加羅湖,清晨的時候因為山坳的水氣聚集,總是有那種迷濛之美,話說宜蘭的松蘿湖,不就有少女面紗的說法嗎?記得去年去品田山的時候,第一天是淋著雨爬上去的,穿goretex,另外加雨衣,爬那陡坡,身理的熱氣無法宣洩,累到爆炸。隔天雷雨包過了,可是清晨的山區還都是霧,往桃園的方向還有閃電打雷,路徑旁的草叢都是露水,一定要穿雨衣雨褲,不過路徑很泥濘,脫雨褲的時候都是泥巴。早晨走在尾瀨之原的小徑上,周圍的小草都是露水,那時候是穿短褲,然後登山鞋,若下次去,我會著快乾褲、高綁腿、登山鞋。原因是露水都沿著腳流到鞋子裡面,走到中午,鞋子裡都是水,後來還把鞋子襪子脫掉,曬曬太陽,等比較乾的時候在穿起來,還好山小屋前面都是木質地板,沒穿鞋襪都還可以行走,想想日本的山小屋還蠻舒服的,台灣也只有排雲、天池山莊可以這樣有木質地板。

回頭思考拍日出也很麻煩,因為上下反差大,不是要搖黑卡,就是要用漸層鏡,拍很多日出之後,也就會覺得大同小異。

一大早吃完早餐,就將行李整理好,其實背包裡面也沒裝什麼,就背著走了,出了山小屋之後,就如照片般的朦朧,能見度其實不高,雖然沒有下雨,但是露水還是使得下半身都濕透了。一整片的霧,是朝霧,氣象名詞是輻射物,那麼以前的人是怎麼形容霧呢?

 

宋朝的早霧說了山光全暝水光浮,數裡霏霏曉霧收。露彩乍疑藏漢殿,日光不透掩秦樓,昨天清楚可見的至仏山及燧ヶ岳,早晨均不可復見,而關於其他霧的詩句,最經典的就是白居易的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尤其是最後一句話,天亮之後,霧就消散了,

 

 

魏晉南北朝梁時期,蕭澤的詠霧,他說道 ”從風疑細雨,映日似浮塵。乍若轉煙散,時如佳色新”也很適合述說所看到的景象,尤其是太陽升起時,應該是晴朗的天空,但天空就好像被塵埃遮住,之前去天津遇到沙塵暴,太陽也看不清楚,當氤氳散去,天空真的就是煥然一新。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去奇萊南峰時,也都是一片霧,能見度好低,在雲裡面看太陽,但等雲散去之後,眼前所見就好像是仙境,美極了。

(http://kafka.pixnet.net/blog/post/40139209  No.12-1/12-2兩張照片)

 

陽光尚未蒸散朝霧的早晨,顏色就是灰白色的,植物也很安靜的霑上露水,等到太陽逐漸升起,陽光從山邊照了進來,開始變成褐色、黃色了,就安安靜靜等待朝霧散去,或是彩虹的形成。

 

DSC_9114.JPG

DSC_9122.JPG

DSC_9133.JPG

DSC_9126.JPG

ドクゼリ/毒芹  (セリ科/ドクゼリ属)

本州・北海道・九州などに分布し、沼や小川のそばなどの水辺にはえる。 地下茎は太くて、短い節があり、各節間は中空でときに水面に浮いている。高さ90cm位 セリに似ていて、有毒であることから

DSC_9142.JPG

DSC_9137.JPG

DSC_9130.JPG

タムラソウ/田虫草/タマボウキ (キク科/タクラソウ属)

本州・四国・九州に分布し、山の草地に生える。 茎は高さ30~150cmになり多くの縦線がある。 葉は両面に細かい白毛があり質はやや薄い。アザミ類に似ているが葉にはとげがない

 

DSC_9143.JPG

DSC_9147.JPG

DSC_9151.JPG

DSC_9166.JPG

サワギキョウ/沢桔梗  (キキョウ科/ミゾカクシ属)

日本各地の温帯から暖帯に分布し、山間の湿地に群生する。 根茎は太く短い。茎は高さ50~100cm、太く中空で分枝しない。 切ると白い汁が出る。全体無毛。葉の長さ4~7cm、上部のものほど小形でそのまま包葉になる。 若葉を煮て水でさらし、味付けして食べることによる。

 

DSC_9154.JPG

DSC_9144.JPG

DSC_9167.JPG

DSC_9179.JPG

DSC_9174.JPG

DSC_9140.JPG

 

尾瀬ヶ原(第四階段分享:乍若轉煙散的美景)

我們真的太小看地圖的比例尺,就是尾瀨之原真的很寬廣,沒有辦法從山之鼻走到竜宮小屋,這樣有七公里的距離,可是地圖上看真的很近,在沒有止盡的木棧道行走,以現在的腳程,就要走四個小時了,因為是第一次來,所以沒有辦法得到很完整的資訊,文末再來重新安排下次的規劃好了。

清晨尾瀨濕原都被濃霧籠罩,也許今天就真的是這樣吧!但那時候我跟本沒想過因為我們所在的是濕原,夜晚水氣一定比較重阿!而且僅有烈陽藍天,也不見得比較漂亮,反而是帶有一抹白雲,會讓照片感覺比較柔和。

在濃霧中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太陽已經上升了40度,但是還是被晨霧所遮蔽,天空由灰白色,漸漸轉回咖啡色,小草上的霜也開始融化變成露水,花朵或稻穗或蜘蛛網開始有水滴凝結,到了牛首,朋友說可能會有彩虹喔!剛好也有一位日本攝影師也再等待,我們就停留等待彩虹的生成,最後出現一道白虹,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自然現象。

原本以為會有彩虹的生成,心裡想太酷了,彩虹就在旁邊,等待許久之後,同行的朋友有拍到白虹,他是用底片機,我則是用數位相機,可是我拍不出來,看到眼睛看到就是一道白色的圓弧,真的很特別。而且沒想到還有比我們更早起的大哥,也許他正等待著天晴。

當天晴的時候,也許就是那半小時,在陽光尚未凌駕一切時,還有柔和的雲霧陪伴,真的很夢幻,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其次就是雪霽晴天氣,一大片白雪,湛藍的天空,明亮的陽光,超棒的,就像之前去白根山  (http://kafka.pixnet.net/blog/post/40361896) 或是雪山遇到景色。

 

DSC_9181.JPG

DSC_9184.JPG

DSC_9186.JPG

 

DSC_9189.JPG

アブラガヤ /油茅

別名ナキリ、カニガヤ、アイバソウ (カヤツリグサ科 /ホタルイ属 )

本州・四国・九州の暖帯に分布。山地や丘陵地の湿地に生える。 束生し大株となり高さ120cm。葉は長さ40~60cm、表面に光沢がある。花は小技の頂に2~3個の長さ6~9mmの小穂が頭状につく。果実は6本のひげ状花被片を伴い花柱は3裂する。

DSC_9191.JPG

DSC_9192.JPG

DSC_9198.JPG

DSC_9201.JPG

DSC_9206.JPG

DSC_9207.JPG

DSC_9208.JPG

ウスユキソウ/薄雪草  (キク科/ウスユキソウ属)

本州、四国・九州の温帯から亜寒帯に分布し低山帯に生える。 茎は束生、高さ25~50cm、薄く綿毛をかぶる。葉は長さ5cm、幅1cm位。 根生葉は花時に枯死。花は茎頂に両面とも白い綿毛をかぶる包状葉が数個あり、その上に灰白色の頭花を多数集めてつく。 淡白色の葉を薄く積もった雪にたとえたもの。

 

DSC_9210.JPG

オゼミズギク/尾瀬水菊 (キク科/オグルマ属/多年草)

本州群馬県尾瀬や東北地方の中部以上の湿原に生える。 高さ25~50cm位、根生葉は放射状。葉裏には多数の腺点があります。 茎頂に径3cm位の頭花を1個つけます

DSC_9211.JPG

DSC_9212.JPG

DSC_9214.JPG

ノリウツギ/糊空木  (ユキノシタ科/アジサイ属)

日本各地の温帯に分布。山地で日当たりのよく多少陰湿な地を好む。 高さ2~3m。葉は対生、ときに3輪生。 花は装飾かと両生花からなるが、装飾花だけの変種をミナヅキという。 幹の内皮で製紙用ののりを作ることからいう。根からパイプを作る

 

DSC_9215.JPG

DSC_9221.JPG

DSC_9228.JPG

DSC_9235.JPG

DSC_9236.JPG

コバギボウシ/小葉擬宝珠  (ユリ科/ギボウシ属)

本州中部以北の水ぎわや溝のそばなど湿地に生える。 根茎は多肉で白色、ときどきはって枝分かれする。葉は長さ10cm位、 翼状した柄があり長さ10~20cm。花は1m位の花茎を出し斜めに下垂する。花被は長さ5cm位。 ギボウシ属中で最も狭い葉

 

DSC_9240.JPG

DSC_9246.JPG

DSC_9248.JPG

DSC_9250.JPG

DSC_9251.JPG

當太陽正將晨霧蒸散的同時,整個視界開始清晰了,雲霧飄散在地面上,好像仙境一樣喔!我覺得沒有看到日出,但是此時的景色是最漂亮的,如此的狀況,之後也只有在台灣的加羅湖清晨看過,而且還沒有尾瀨漂亮。

DSC_9252.JPG

DSC_9254.JPG

DSC_9256.JPG

DSC_9260.JPG

DSC_9261.JPG

DSC_9263.JPG

DSC_9265.JPG

 

DSC_9266.JPG

DSC_9272.JPG

 

尾瀬ヶ原(第五段:撥雲見日,艷陽高照)

過了牛首分歧後,我們選擇往福島、群馬、新潟交界的吊橋走去,其實我想看到有沒有像去能高越嶺時,花蓮跟台中縣的界碑,不過我還是沒找到,但是我們知道我們先去了群馬,然後到了新潟,很迅速到了福島,然後再回到群馬,此時太陽已經將晨霧慢慢蒸散,天空的雲朵也像是棉花一樣的散開,到最後熱情的太陽閃耀在這片濕原上。

其實我那時候是想要看在過去的三條瀑布,可是腳程不夠快,而且下午又要回到停車場,所以只能到吊橋這邊,吊橋下是一個還蠻大的溪流,台灣應該也有像是這樣的濕地,譬如說鴛鴦湖或是哈盆保留區,或像是加羅湖算嗎?但應該都沒這裡寬廣。

離開吊橋往回走,此時朝霧已經消失了,眼前取而代之的是藍天以及熾熱耀眼的陽光,可以看到下面的照片分享,陽光的星芒清晰可見,植披也褪去露水,很有活力的展現,偌大的水塘,除了映襯白雲,同時也因為太陽而有耀眼的光芒。

途中還遇到很多尾瀨的植物,回家之後,還特別對了一些花的名稱,從圖鑑上的介紹,跟我拍照的對照,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很有趣,下次若再次造訪,我會先準備當季的圖片,一一比對,然後要記得帶微距鏡,因為花花草草的尺寸都還蠻小的。

DSC_9282.JPG

DSC_9283.JPG

DSC_9287.JPG

DSC_9289.JPG

DSC_9291.JPG

DSC_9292.JPG

DSC_9294.JPG

DSC_9299.JPG

DSC_9300.JPG

DSC_9301.JPG

DSC_9302.JPG

DSC_9303.JPG

DSC_9305.JPG

ドクゼリ/毒芹  (セリ科/ドクゼリ属)

本州・北海道・九州などに分布し、沼や小川のそばなどの水辺にはえる。 地下茎は太くて、短い節があり、各節間は中空でときに水面に浮いている。高さ90cm位 セリに似ていて、有毒であることから。

 

DSC_9307.JPG

DSC_9309.JPG

DSC_9313.JPG

DSC_9315.JPG

DSC_9316.JPG

DSC_9317.JPG

DSC_9320.JPG

DSC_9321.JPG

DSC_9323.JPG

DSC_9325.JPG

DSC_9328.JPG

DSC_9330.JPG

DSC_9331.JPG

DSC_9335.JPG

DSC_9337.JPG

DSC_9338.JPG

ミカヅキグサ/三日月草/マルバノチョウリョウソウ (カヤツリグサ科/ミカヅキグサ属)

北海道および本州(関西以西には少ない)、九州の高原や山地の日当たりのよい湿地に生える。 茎の高さ10cm60cm。葉は線形、茎の長さと同じかやや短い。 花は茎先にかたまってつき、横からみると長さ56mm、逆三角形状で白く見えます。 月に見立てたようですが、どの部分を見たのかは判然としません。 色中の白穂を夕闇の三日月、すなわち新月に比べたか細長い白色の小穂を三日月に似せたものかである。

 

DSC_9341.JPG

DSC_9344.JPG

ヒツジグサ/未草 (スイレン科/ヒツジグサ属)

日本各地の温帯から暖帯に分布。池や沼にはえる水草。無毛。 根生葉は束生。水面に浮かび長さ10~12cmで滑らか。 花径5cm位の白い花が咲き、夜間は閉じ、2~3日開閉をくり返す。 未の刻、今の午後2時に開くから。しかし一定ではない。

DSC_9349.JPG

DSC_9351.JPG

ミズバショウ/水芭蕉 (サトイモ科/ミズバショウ属)

本州中部以北・北海道の温帯から寒帯に分布、山中の湿地や湿原に群生する無茎である。 葉は花後に花序の横からのび、長さ1m位。花は初夏、長さ20cm位の肉花穂序に密集し、白い仏炎包に包まれる。 水気の多い湿地にはえ、葉が大きくてバショウの葉のようだからついた。

尾瀬ヶ原(末段分享:賦歸)

只步行一半的尾瀬ヶ原,無法實行繞一圈的想法,實在太大了,繞一圈或著地圖上每一個點都要經過,應該要十幾公里,加上這樣不是純粹的走路,因為路上的花花草草著實吸引人,一不小心就會花上一段時間去觀察,回到山小屋稍做休息,此時的天候,就是典型的夏天,太陽高高掛,但因為海拔比較高,所以免去悶熱的感覺。回程是下坡,所以走起來格外輕盈,離開的時候,山小屋有兩個揹架,上面滿滿的是物品,假如是罐頭之類的,應該很重。下山的時候,也看到挑夫正要把山小屋的物品帶下山,因為是帶離開山區,也許都是使用後的垃圾,就不知道重量有多少了,但是看起來還是很重。這邊沒有道路相通,所以物資都是靠人力進來這邊,應該要好好珍惜這裡的資源,無論是自然的或是人工的。

台灣大部分的山屋資源也都是靠挑夫扛上去的,當然除了能高越嶺道的路比較大條,有看過農用車或挑夫騎野狼運送物資,其他的如嘉明湖的避難小屋、雪山的369山莊或是玉山的排雲山莊都是靠人力將建材、通訊設備、民生設備從登山口移到目的地,不過日本的山小屋經營的比台灣山屋好很多,所以他們帶的東西類型應該又更多吧。記得之前去玉山主峰時,就遇到山青是扛兩個瓦斯筒,光是空筒重就20公斤,兩個不就是40公斤,我自己大概揹15公斤走路就是極限了;過去也在嘉明湖的步道遇過一個揹工,他是揹基地台的水泥塊,忘記是40還是50公斤,除了腰、肩、背,還要用到頭帶(脖子的力),剛好他在休息,就嘗試著揹揹看,超重的,我根本抬不起來,更何況還要從海拔2500公尺的地方爬升1000公尺左右,真是太厲害了。

很順利的下山,而且駐車場沒有收費(之前網頁上說會有費用),途中路過了吹割溪谷,很漂亮,很值得下車看看。

群馬鱒飛吹割の滝  http://kafka.pixnet.net/blog/post/39678397

 

尾瀨之後還會想要再去好幾次,也就是希望四季都可以去一次,分享的是夏季的尾瀨,也希望可以看到春雪的水芭蕉濕原,蕭瑟的秋景,以及雪白色的高原,另外日本的百名山至仏山以及燧之岳希望可以在未來的秋行時去走走踏踏。

 

 

DSC_9354.JPG

DSC_9356.JPG

DSC_9359.JPG

DSC_9360.JPG

DSC_9361.JPG

DSC_9364.JPG

ヤマトリカブト/山鳥兜/イワハゼ  (キンボウゲ科/トリカブト属)

本州中部以北・北海道の山野にはえる。魂茎は長さ3cm位。 毎年秋に新魂茎が短い柄によってかたわらにつく。高さ1m位、上部はややくの字に曲がる。 葉は互生し長柄があり、3~5個に深裂の掌状。 花は長さ3cm位の青紫色で、かぶと状のがく片は肉質、しばし緑色を帯びる。 花の形が舞楽に使用する伶人の冠に似ていることからついた。

 

DSC_9365.JPG

DSC_9367.JPG

DSC_9368.JPG

DSC_9369.JPG

DSC_9371.JPG

 

The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夫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