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部電影是描述Jane Austen的年輕故事
Jane Austen曾寫過六本著名的書籍
分別是:
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
愛瑪(EMMA)、曼斯菲爾莊園(Mansfield park)、勸導(persuasion)、
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

以下是維基百科對她的介紹

生於英國漢普郡,有6個兄弟和一個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親喬治·奧斯丁
(George 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師,母親名卡桑德拉
(1739年—1827年)。奧斯丁兄弟中詹姆斯和亨利後來也從事神職,
弗朗西斯和查爾斯則成供職英國海軍。簡與她的姐姐卡桑德拉關係密切,
她們之間的信件為後世奧斯丁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卡桑德拉為簡所作
的畫像目前保存在倫敦的國家肖像館內。

奧斯丁一生未嫁。1796年,她與後來成為愛爾蘭最高法官的湯姆·勒佛伊
(Tom Lefroy)有過短暫的羅曼史,據傳他就是《傲慢與偏見》中
達西先生的原型。1802年,一名比奧斯丁小六歲的富有男子哈里斯·彼格威瑟
(Harris Bigg-Wither)向她求婚。奧斯丁最初接受了,次日又改變主意拒絕了他。

1801年,奧斯丁的父親退休後,全家遷居到療養勝地巴斯。就像筆下的女主人公
安妮·艾略特一樣,奧斯丁並不喜歡巴斯,這也許與她家庭經濟狀況日趨拮据有關。

1805年父親去世後,奧斯丁跟隨母親和姐姐到南安普敦與兄長弗蘭克住了幾年。
1809年又移居查頓(Chawton)投奔兄長愛德華。那裡的小屋現在是奧斯丁紀念館,
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奧斯丁後期的作品就是在那裡寫作的。

1816年,奧斯丁的健康狀況惡化,她於1817年搬到溫徹斯特療養,並於同年7月病逝。
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卡夫卡 的頭像
卡夫卡

kafka

卡夫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