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在渥太華河上 --準備篇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早晨拉著輕便行李,搭乘地鐵前往波士頓機場,
目的地是三個小時航程外的渥太華
搭上Air Canada,前往北之淨土,加拿大。 


Air Canada --> 加拿大領域

以前只能在地理課本念到的大陸型氣候,一下飛機時看著外面的天空,
原來這就是在大陸中央的天空,雲一朵一朵的升在天空中,
顏色好藍,好舒暢的感覺。



-->>  藍藍的天空,朵朵的白雲

朋友的家距離渥太華機場約50公里處。沿途經過了好多牧場,
還有許多乳牛與馬兒。


---->>>路上經過的牧場

對於第一次來到加東,感覺當然很特別。
尤其又聽說朋友家是住在森林旁邊,偶爾還會有鹿跑出來,
那我還真希望可以看到這些小動物。(鹿、貪吃的浣熊)

朋友的家到了,門口真的就是一片森林,而房屋的後頭,
就是一條河流。
符合小時兒歌: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每戶人家都有一個小碼頭,有的是划槳小船,有的是機動小艇
而有的是水上摩托車。

在這段旅程裡,吃完晚飯後一定是划船健身。


-->>這是朋友的房子阿


朋友家到了,就在碎石子路旁邊


小小外星人,歡迎我們的到來




有一個小籃球架,對面真的就是森林了~


屋後真的有一條河,而且可以流到大海喔~


朋友家後院的小碼頭~停了兩艘小船


沿著河水出去,就是很寬闊的湖面了


內部的裝潢,小而美而溫馨


企鵝來作伴




這是其他人家的船,是有引擎的小船,可以走比較遠


渥太華是怎麼樣的城市呢?
華人稱之為渥京。又稱冰球之都或嚴寒之都。
不過加拿大的城市應該都很嚴寒吧~




渥太華的位置,位於加拿大的東部,五大湖區旁邊一點點的城市


位於安大略與魁北克的交界之處


我是從波士頓(Boston)飛到渥太華(Ottawa)的


渥太華原是屬於亞岡昆部落的加拿大原住民的家園。亞岡昆人將渥太華河稱作Kichi Sibi
或Kichissippi,意思是「大河」。

渥太華處于低地,平均海拔約109米,周圍幾乎完全被加拿大地盾的岩石群所包圍。
屬大陸性寒溫帶針葉林氣候。夏季空氣濕度較大,有海洋性氣候的特點。
冬季由于北面沒有橫亙的山脈,來自北極的幹燥強冷氣流,可以毫無阻擋地橫掃渥太華大地,
氣候幹燥寒冷,1月平均氣溫為-11度,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之一,
最低氣溫曾達零下39度。春天一來,整個城市布滿了色彩艷麗的鬱金香,
把這座都城裝扮得格外美麗,因此渥太華有“鬱金香城”的美譽。
據氣象部門統計,渥太華每年約有8個月夜晚溫度在零度以下,故有人稱其為“嚴寒之都”。

 

1800年,企業家菲利門·懷特在渥太華河魁北克一側建立了第一個歐洲人定居點。
懷特發現這條河是介於渥太華河谷與蒙特婁之間的絕佳木材運輸通道,
木材加工和貿易使渥太華地區很快繁榮起來。

1812年戰爭之後,大量軍人家庭在此定居,政府亦致力推動貧困的愛爾蘭人向渥太華移民,
在此後的幾十年愛爾蘭移民蜂擁而至。同時,法裔加拿大人也從魁北克南下,
大部分人參與麗都運河修建工程或從事木材貿易。

1832年,約翰·拜上校主導的麗都運河工程竣工,將渥太華與京士頓和安大略湖連為一體,
使之成為地區重鎮。運河西部是國會山所在地,稱為「上城」;
而東部介於運河與麗都河之間的地區稱為「下城」。

1857年12月31日,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為加拿大省的首都(包括現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
雖然現代的渥太華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但在當年,她僅僅是一個木材貿易通道中的內陸小鎮,
並且距離殖民地的幾個主要城市(東部的蒙特婁和魁北克城;東部的多倫多和京士頓)
路途遙遠。
女王的顧問們建議渥太華成為首都之選有兩大重要理由:
首先,渥太華是唯一具有一定規模、並且位於加拿大省東西部邊界地(現安大略與魁北克邊界)的城市,定都於此是平衡兩個殖民地及其英裔、法裔居民的聰明妥協之舉;
其次,1812年戰爭表明,其他主要城市容易受到美國人的攻擊,因為過於靠近美加邊界。
渥太華位於腹地,易於防守,渥太華河及麗都運河使之與加拿大東西部之間交通極為便利。
另外兩個方面的考慮是:渥太華正好介於多倫多和魁北克城之間(距離這兩個城市都是500公里),並且城市規模較小,因而不容易受到大規模的暴徒襲擊,因為政治動機,以往的首都城市都受到過這種攻擊。

看來女王的考慮真是周到,除了顧及英法兩個不同政治與文化的衝突,
另一方面還要防止美國的侵略。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卡夫卡 的頭像
卡夫卡

kafka

卡夫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