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把這本書買了下來
只因為看到"荷蘭人手一本的小說"
可能一次買太多,也沒有馬上翻閱
**
前一陣子的某一天剛好沒帶便當,於是就跟前輩A在遼寧街的小店用中餐
突然提到一位生病的同事,詢問一下境況
(前輩A跟同事B以前是大學同學,交情頗好)
前輩A說情況不好,不過至少打給他(同事B)時,還有說有笑
至少心情上還不錯
***
同事B是我入行時,第一個帶我看船的驗船師,在三年前的8月
突然生了重病,直到最近都一直沒有來上班
去年去日本時,還特地於霧島神宮求一個健康御守
可是,應該還在他桌上吧~
因為我給他的那天起,他已經開始請假了
****
回到家之後,詢問一下老媽
當癌細胞已經侵蝕到骨膜之後,還能活多久呢?
(外婆與舅舅都曾有癌細胞的困擾,當然最後是無解)
聽說侵蝕到脊髓,連睡覺都會覺得疼痛
母親回答到:大概只有三個月了吧~
心裡不禁難過起來,希望我也能夠為同事B做些什麼事情。
*****
該打電話給同事B與他分享生活點滴嗎?心裡猶疑時,
又覺得這樣會打擾到他的生活與休息。
他的小孩才國中吧~盤算著能做的事情也只有奠儀包多一點
******
跑進浴室洗澡,心理疑惑著,為什麼要辦喪事
有親人過世,若又是再讓活的人煩心,不好。
這陣子爺爺的身體大概也快不行了,接著就是喪事怎麼處理
要土葬還是火葬、要不要樂隊、要不要流水席、瓜分田產
(總是說這是習俗,沒用的人才出一張嘴)
喪禮,應該是要簡單而隆重
*******
元旦之後的假日,就再也沒一天休息了
每個週六日都有工作,好想休息。
一份月已經過了19天,卻有14天在出差
目前只休息1/2,1/3,1/4四天而已,覺得好累~
上週六是去花蓮的和平港,來回交通時間是7小時
上週日是去基隆的基隆港,也是早晨七點多出門,下午六點才到家
交通時間是4小時(等車轉車,很煩人)
********
前一陣子等待的時間都在看公司驗船的法規
或拿起造船原理、應用造船工程學、電工學來看
卻覺得有些枯燥與生澀。
那時候覺得生命好乏味
生活一點味道也沒有,沒有任何的靈感
每天只有醒來、搭好久的車、工作、再搭好久的車、趕報告、睡覺
都沒有時間沈澱
*********
上週末,看看書櫃的書本,想到罹患癌症末期的同事
就將荷蘭人手一本小說的"陪你到最後"帶上
總共翻閱他三次看完
第一次是兩個月前到台中出差,在高鐵看了一部份
第二次是上週六往和平的路上看了中間的部分
第三次是上週日來回基隆的路上把他給看完
(其實結尾是在家裡看完)
***********
第一次看,覺得這本書好枯燥,編排方式不喜歡
再加上人物的描述很瑣碎
這就很像東京鐵塔那樣的陳述
於是放回書櫃之後,久久也提不起再看下去的興致
************
第二次看,只有一個很糟的感覺,
然後跟朋友說,這真是一本爛書
*************
第三次看,既然是爛書,但都看了2/3,還是把他看完
就如同東京鐵塔,最後的張力才顯現出來
在搭車回台北的路上,邊看書邊流淚
等會兒還要領消費卷,把眼淚擦乾,決定回家之後再做一個結束
**************
家裡空無一人,躺在床上把書本翻開,悲傷的感覺卻沒有了
於是先翻到前面幾節,開始醞釀情緒,一口氣看完
西哩嘩啦在房間哭了一段時間
然後,故事深深印在心裡
***************
上一次在交通工具上哭泣是什麼時候呢?
可以回溯到2004年12月2號
那一天是離開波士頓返回台灣找工作的日子
****************
總覺得有些書,真的是要長大一點看才會有感覺
因此決定重看川端康成的雪國&千羽鶴
*****************
睡前還是要說:陪你到最後這本書,還蠻好看的
尤其是最後一章,細推研讀,每一個小細節都好感人。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