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菊花,不是木棉。這一顆菊花是在父親所就讀的公館國小前拍的。
下車時,就隨手拍起來。
象徵:有朝氣,像太陽一樣,散發著希望。
回歸到主題:木棉花
這是台大辛亥路後門,此時太陽餘暉逐漸消逝,路燈也隨之點燃。
這一根大樹幹,就是木棉啦
前一陣子於關渡往台北港的路上
省道的安全島上有百餘株的木棉正在開花
與櫻花相同都是在這個季節,而且也都是先開花再長葉子
一整排的橘色的花朵,也看似美麗,
只不過長在路中間,這樣要下來拍照也挺困難
(一方面我是被載的)
念大學時,每天都必經復興南路,過了信義路之後直到台大後門
道路兩側皆是木棉。
開花、花落、新綠、結果、棉屑、枯枝,就這樣循環了好幾年。
每次看到的感覺是:阿~開花了,阿~有棉屑了,阿~這是木棉阿~
也不知道哪來的氣力,還是拍幾朵木棉花吧~
但不可能到八里那麼遠的地方。
雖然復興南路與台大公館附近的木棉花,因為溫度與雨水,
不再那麼的賞心悅目,且綠葉也漸漸冒了出來。
無論如何,還是在去看一下吧~趁著太陽下山的餘光
照了幾張照片。
枝頭上的花朵,就好像小鳥停在樹梢的景象
雖然接近開花尾聲,但總有幾個現在才睡醒要冒出頭來。
不過鏡頭的望遠端不夠遠,而且花兒總是屁屁對著我,
樹又那麼高,實在是照不好。
等以後有機會,再試試看吧
光線不足,被我拍成水墨畫了。無法顯示出橘色的鮮豔
被風雨打落在地面的花朵,花瓣已經開始腐爛
台大公館那一側也有木棉花,不過現在已經不好看了。
繞道台大正門,也有些小花開了。
最近台灣應映花博會,每一個鄉鎮都有在鋪一些花。
在這不景氣的環境裡,是創造機會,還是消耗納稅的錢呢?
倘若稅賦再少一點,生活會更美好吧~
不是每個人都會注意到這些花花草草。
拍到蝴蝶的翅膀
強出頭~
木棉小檔案(維基百科)
木棉(學名:Bombax ceiba)
烽火源自於南越王趙佗,他以滿樹紅花似烽光而得名;
古貝源自於梵語Karpassa的音譯;
吉貝相信源自於南洋土語Ceiba的音譯,
此名稱原指爪哇木棉Ceiba Pentandra因形狀相似故而混淆;
瓊枝之名則指木棉於海南(瓊)島生長的樹木因而得名。
每年2-3月份先開花,後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
通常在早春長出,比樹葉更早出現。
花萼黑褐色,革質。木棉花亦可入藥,把新鮮掉下來的木棉花曬乾,
為涼茶五花茶的主要材料之一。
花後結橢圓形碩果,約莫在5月時,果實會裂開,
內裡的卵圓形種子連同由果皮內壁細胞延伸而成的白色棉絮會隨風四散。
木棉種子含20至25%油份,可榨油製成肥皂及機械油;而榨油後的棉餅可作
為肥料或家畜飼料。
由於華南不產棉花,所以歷年當地居民都會在棉絮飄時搜集棉絮,
用以代替棉花來作棉襖的填充料或織成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