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的困境
與目標共處,以願景領導
The Lemming Dilemma
Living with purpose, leading with vision
介紹願景及自我超越。一些旅鼠透過不斷自問:到底我要什麼?我是誰?
為什麼我在這兒?等一連串對生命探索的問句,找到真正的願景而自我超
越,跳脫集體跳涯自殺的宿命。
故事內容:
旅鼠們從來沒想過為什麼要跳崖,但他們就是這樣做了,也許是他們本能
的反應,也許是文化使然。不論真相為何,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旅鼠,持
續不斷地走到懸崖邊,逕自跳進未知的深淵。
其中一隻旅鼠愛咪疑惑了,為什麼旅鼠們要跳崖,他開始質疑,想要找出
答案。
一般的旅鼠都說不知道、不清楚、也許會有好是發生。長老的回答是:這
就是旅鼠的使命。
愛咪遇到了跟他一樣有疑惑的藍尼。藍尼帶著愛咪到一個社團”拒絕跳崖
一族(the new order of lemmings for an earthbound and mod
erate society)”,愛咪問,他們的使命是什麼?他們說,使命就是我
們不想跳崖(他們只會思考,他們不想要什麼)。
愛咪與藍尼開始思考他們的使命是什麼?而他們也找到他們的使命。
愛咪決定到懸崖的另一頭,但故事中他雖然猶豫,還是到達目的地,並發現
新的天地,進而改變旅鼠跳崖的心態。
end
阻力最小之路(the path if least resistance, 1986 stillpoint),
作者Robert Fritz告訴我們,要突破自我抗拒的限制結構,就要建立全新的
結構,這種結構會自然引導我們走向我們的目標,他所說的阻力最小之路,就
是這個意思。水會順著河床流動,因為那是最容易使能量流動的方式。
有些人始終能以最省力的方式持續創造出一生中想要的結果,這些人所做的,
無非是遵循阻力最小之路。
Fritz解釋,一個非常具有威力的核心結構可以讓生命中的改變發揮作用,稱
為創造性張力結構。當妳開始釐清你期望的未來狀態或願景,深深意識到妳的
現實狀況,你會在妳的現狀與目標之間,創造一個差距,這個差距會產生張力
。因為張力會自然去尋求解決之道,所以這個差距會縮小,就好像一條橡皮筋
將妳拉向願景。(不會反向將妳拉回現況,原因就在於願景比現況來的穩定,
現況總是在改變,這就是為什麼願景的清晰度如此的重要,沒有清楚的願景,
就沒有方向也沒有張力。)
反應與創造:
兩種基本的傾向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我們行事的理由,分別是反應導
向與創造導向。
我們常會以反應導向的觀點來看我們所處的位置。通常我們會去注意到我們不
想要的事物。反應導向的問題是,我們無法創造任何新的事物,而只是避免他
。這並非不好,如妳腳上有刺或廚房裡有螞蟻,反應導向的策略也許還合適;
但若當作生活來應用,對創造持續的領導力、創新或建設性的意義,毫無助益。
創造導向讓我們準備好接受新的可能性、持久的變革,以及常態性的調整。創
造導向並不一定需要具有創造力,而是關於進入到生產張力的核心結構。
愛咪也具有旅鼠挑戰跳崖的本能,他仍然選擇專注於對他重要的事情,最後的
結果就是在旅鼠當中產生新的可能性,進而引發漣漪效應,這就是創造導向的
效用。
自己可以思考
1. 注意到自己最常生活在反應導向中或創造導向中?
2. 當妳滑落到反應導向時,妳做了什麼讓你轉移到創造導向?
3. 妳什麼時候最像是處在創造導向之中?當妳處在創造導向,妳的想法、
感覺、還有行動會是如何?
我想要創造什麼,定義願景的特徵
1. 明確且容易辨識
2. 是你想要,而非妳不想要的東西
3. 強調結果而非過程
4. 是你想要的東西,只因為就是妳想要
擷取部分內容
(o)愛咪還是很困惑,因為大部分的旅鼠沒想過為何要跳崖、為什麼要這樣、
他們為何存在,或者他們想要用他們的生命創造什麼?
(o)愛瞇與目標之間的張力是那麼地強大,橡皮筋的一端將他緊緊地拉向夢中
不確定性的未來,而另一端也緊緊地將他拉回安全而舒適的情況。
(o)他猶豫了…..
但他必須做出選擇
(o)對組織來說,自我超越不只是個人的事情,也是有關領導力的議題,領導
者藉著啟發人們探索自己的使命,並建立有助於實踐自我超越的環境,就
可以開始加強組織使命與個人使命之間的一致性。在人才難以留住的時代,
能夠發展自我超越(然後使員工與共同願景結合)的企業,才有絕佳的優勢。
(o)自我超越的核心是一種密集的個人追求,他不會偶然發生,而是每個人都
要選擇踏上自覺之旅。一開始要停止踩踏板,尋覓安靜的地點,檢視更深
一層內在自我。
- Apr 01 Sun 2007 11:48
不想跳崖的旅鼠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